昔日同窗再携手,共赴武汉抗疫情
发布人:周超 发布时间:2020-03-05 浏览次数:555

2020年的春节,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突然来袭,肆虐武汉、蔓延全国,全国各地纷纷驰援武汉,共战疫情。我校2006届甲队临床医学专业的宋闿迪、王诚、董浩、费明明、陈燕五位校友虽然来自不同的城市、不同的单位,从事不同的专业,但他们却在危难时刻做出了共同的选择,昔日同窗携手“疫”路同行,共赴武汉,成为战友。

宋闿迪,来自1班,就职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,是一名致公党员。2月13日,作为医院第三批援鄂的医务人员来到武汉。因该医疗队整建制接管华中科技大学协和肿瘤中心Z6重症病区,共有64张床位,工作量非常的大,压力也非常大。宋闿迪回忆到: 来到武汉,我的第一个班就是夜班,从晚上十点到第二天上午八点。第一次进病房说不紧张、不害怕,那是假的。但是,重症病区就是我们的战场,进入病区后无声的战役就开始了,不能吃饭,不能上厕所,不能休息,甚至不能太大幅度扭头,不能有过多的面部表情,女同事会说“不能哭护目镜会花”,同事间会在防护服上写字,为彼此加油打气,祝愿对方好运,守望相助,我们一起在武汉值夜!

宋闿迪校友

王诚,来自2班,就职于池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,同时担任医院医务科副科长。疫情当前,王诚临危受命,担任池州市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,2月9日带领队员奔赴武汉,他在做好医疗工作同时,还要解决队员们工作及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,负责全队人员的后勤保障。王诚和大学辅导员这样聊到:一直以来,我没有几次高光的时刻,真心想来武汉好好干一场。接到出发去武汉的电话,是凌晨一点,当时身旁的女儿被吵醒了,女儿知道我要去武汉,当时就哭了,我就告诉她,武汉许多病人,医生不够,爸爸要去武汉支援。我还告诉她,爸爸会好好照顾自己的,你不要担心,即使爸爸生病了,你也不要害怕。2月13日,王诚在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面对党旗,郑重宣誓,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。

王诚校友

董浩,来自4班,就职于含山县人民医院内二科。1月21日,刚下夜班的董浩接到单位电话,要求其返回医院加班,到了医院才知道本地有武汉返乡的疑似患者,医院要设立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。当天,董浩就进驻发热门诊工作。1月23日,董浩接诊过的一位病人被确诊,当晚确诊病人被转至上级定点医院治疗。因接触过确诊病人,董浩被医学隔离。隔离期间,董浩和同事们一道写下抗疫请战书。2月6日隔离一解除,他就再次投入本院的抗疫一线。2月12日,董浩报名参加了马鞍山市援鄂医疗预备队,2月20日奔赴武汉一线和病魔战斗。

董浩校友

费明明,来自7班,就职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。既是中共党员,又是重症医生的她,第一时间向单位请缨奔赴前线。2月13日来到武汉,和宋闿迪从同学、同事关系升级为战友关系,谈到工作时,她说:我是医二代,妈妈在家乡一线抗疫,是我的榜样,爸爸也非常支持我。在武汉,因为我们是在重症病区,很多患者并发营养不良,肠胃不适,心肌损伤,或存在高血压、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,增加了治疗的难度,对我们来说面临新的挑战,我们要做的就是阻止病情由重症向危重症发展,降低死亡率,让患者早日康复。

费明明校友

陈燕,来自7班,就职于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,曾担任过安徽省第十七期卫生扶贫接力计划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队长。1月27日,接到单位发布的招募医疗志愿者的通知后,陈燕瞒着家人报了名。2月9日,陈燕作为马鞍山市第四批援鄂医疗队副队长来到武汉。作为医生,她是勇敢的,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,她又是细心的,陈燕用手机记录自己的工作、生活情况,在同学的帮忙下制作成Vlog,向远方的家人、同事报平安。

陈燕校友

生命重于泰山,疫情就是命令。在危难关头,5位校友坚守“救死扶伤”的初心和信念,用一封封请战书,一个个逆行的身影,筑起了皖医人的责任和担当。他们不负医者誓言,勇挑重担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皖医人的大爱情怀和奉献精神。



(陶香香/文、图   周超/编辑   赵梅/审)